胃炎,粘膜,消化不良,脾胃,因素
提問: 胃漲,隱痛
很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胃漲,隱痛已有一年多. 2006年6月20日做胃鏡:食管:未見異常賁門:未見異常胃底:粘膜糊清,粘膜正常。胃體:未見異常胃竇:小彎見片狀糜爛,胃壁柔軟,蠕動佳幽門:呈圓形,開閉正常。十二指腸:未見異常結論:胃竇糜爛性炎---------------------------------------------------------胃漲痛從肚臍眼上方至三角窩處有時稍偏右一點.吃了藥好點,過了幾天又這樣,一直反復.我面色稍黃,舌呈粉紅色,舌苔白稍厚,舌邊緣有牙齒印,牙齦紅,經常發炎,有時有口臭,尤其是睡覺起來,牙縫里有白色分泌物,有臭味. 我怕冷,有時受點冷胃就不舒服.手腳冰冷.希望醫師能指點迷津. 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医师解答: 音頻回復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種致病因子的反復侵襲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導致固有的腺體萎縮。 病因病機  西醫認識 病因 一般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免疫因素為主要因素。飲酒、飲食不節、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損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膽汁反流等為其誘發因素。 病理 淺表性胃炎的炎癥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層,上皮細胞變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細胞浸潤,引起粘膜充血、水腫、滲出。多發于胃竇,有時有少量糜爛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竇有較多的糜爛灶,或伴疣壯凸起,稱慢性糜爛性或疣狀胃炎。 萎縮性胃炎,炎癥深入粘膜固有膜,導致固有的腺體萎縮,使粘膜層變薄,粘膜皺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使十二指腸內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該內容物有膽汁的返流,而引起膽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膽結石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認識 脾胃虛弱為其內在因素,飲食不節、情志所傷、勞逸過度為其誘發因素。 飲食不節,積滯不化,郁遏氣機;憂思惱怒,肝失疏泄,氣滯胃腕;過度辛勞則耗耗傷氣血,過度安逸則氣機不舒。 脾胃素虛,加之以上諸因素致氣機不暢,郁滯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機。 癥狀辨證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出現上腹飽脹不適、胃脘隱痛、嘈雜噯氣、厭食惡心等。一般胃體胃炎可見厭食、體重減輕,或伴貧血;胃竇胃炎或伴膽結石,尤其是膽汁返流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爛而出現明顯疼痛、嘈雜、灼熱等,嚴重時可出現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醫書籍中多屬胃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 本人經多年探索,歸納出脾胃虛弱、睥虛積滯、胃氣上逆、肝胃不和等證型,可合并肝膽火勝、腸腑濕熱等。 中醫治療 以健睥消積、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主。 以枳實消痞丸為主加減 枳實消痞丸系金元時代明醫李東垣所創,“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食。”原方為丸劑,我經多年探索,用本方加減做湯或濃縮加工做丸散劑,治療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實黃連生姜半夏 厚樸人參炙甘草 白術茯苓麥芽 用量、加減和煎服法:視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個體差異和辨證結果而定。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見胃痛、胃脹、痞滿、噯氣、嘈雜、泛酸、惡心、食欲不佳等癥狀者均可用本方辨證加減治療。 虛寒者,減黃連加砂仁、吳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鈴子散加黃芩;胃氣上逆明顯者,加蘇梗,肝膽火甚者,加柴胡、黃芩;腸腑濕熱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熱虛實增減。 保健常識 合理飲食,以防積滯傷及脾胃;(2)戒煙酒,忌過食辛辣,以避免對胃粘膜的反復刺激;(3)保持心情舒暢,以免情志刺激;(4)勞逸結合,以調和胃腸功能。
考慮功能性消化不良。據統計分析,成人20-40%有消化不良癥狀,分為疾病導致的消化不良和單純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把持續反復發作的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飽脹`燒心`噯氣`惡心`厭食等,病程至少在1個月以上,經多種檢查未發現異常者,稱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輕型單純消化不良多數是由于情緒不好`工作緊張`意外刺激`飲食不當所致.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原因導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1.飲酒過度,由于酒精刺激胃粘膜導致的癥狀,減少酒精刺激,一般有返酸`燒心等,服用麥滋林`思密達`雷尼替丁等藥物;2.腸易激綜合癥,可以服用思密達收縮胃粘膜,減少不良刺激;3.抑郁癥,這種情況很多見,服用百憂解或黛力新等藥物可以得到治療;4.幽門螺桿菌感染,除用一般的治療外,應該服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菌藥物.久治不愈或癥狀不緩解者,應該差血生化`胃鏡`CT等,以排除腫瘤等疾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r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